top of page

Press & Publication

龐寶林:綠色轉型無「三通」不成

2024/01/31

最近中央政府為支持A股及港股,不止降準0.5%,更推出「三聯通」,但今次所談及「三通」與「三聯通」區別頗大。

葉仕偉博士:數位孿生──ESG數據與Web3.0整合

2023/12/19

數位孿生(Digital Twin)是實體資產、流程、系統或環境的動態虛擬副本,其外觀和行為與其現實世界中的對應物相同。數位孿生提取資料並複製流程,以便預測實際產品可能出現的效能結果和問題。根據市場報告,到2026年,全球數位孿生市場預計將達到482億美元,複合年增長率為58%。預計將獲得大部分收入的行業是汽車、製造業、石油和天然氣、能源和電力。最近,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孵化的潛在獨角獸LPC,在聯合國亞洲商業論壇上展示其超級應用程式的社會影響,提到在新經濟及智慧城市的發展中進一步部署數位孿生技術。

鄺超靈:業主宜為物業評估氣候變化風險

2023/10/17

香港位於華南沿岸,每年都會受到颱風的襲擊。 近年來,超強颱風「山竹」(2018年)和「天鴿」(2017年)帶來的災情令人震驚。僅2018年9月,「山竹」造成的直接損失就達到了46億港元,這還不包括業務中斷和人員傷亡等無形損失。

陳頴峰:發展綠色金融綠色科技 帶動大灣區接軌國際

2023/09/12

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區景麟在8月底一篇訪問裏提到,除了最近熱議的家族辦公室、虛擬資產之外,香港應該朝向拓展包括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的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,發揮帶動大灣區,向國際市場接軌的窗口和超級聯繫人角色。

陳頴峰:當ESG遇上Web 3.0 促進可持續發展

2023/08/15

如果要數現在香港最熱門的金融話題,ESG和Web3.0應該都在首三名。筆者一開始時候覺得,兩者沒有太多的關係,但是往後看到不同的應用場景,我就覺得Web 3.0是ESG的天然工具,兩者配合相得益彰。

龐寶林:反對聲音增 ESG執行仍刻不容緩

2023/07/18

最近匯豐調查顯示,針對考慮環境、社會和治理(ESG)等問題的投資策略,在美國的反對聲勢正在升高,且已影響基金經理考慮將這些因素納入其基金的方式。 調查於5月31日至6月24日進行,對象為全球310名與ESG決策相關的專業人士,受訪者代表管理8.9萬億美元資產的292家機構。

龐寶林:ESG教育愈來愈重要

2023/06/20

ESG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,主要因為政府政策推動例如綠色金融、綠色債券、綠色借貸及按揭等等,上市公司亦必須製造ESG報告,故很多跨國大型企業具遠見和資源、或出口產品或服務至歐美等企業早已在ESG下了不少功夫,否則其產品及服務不可以在外國尤其是歐洲出售,須知符合歐洲標準暫時為全球最高準則。

鄺超靈:氣候變化趨頻繁 地產業如何應對?

2023/05/23

面對氣候變化愈趨頻繁的挑戰,房地產業務必採取應對措施。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(NOAA)的數據顯示,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急劇增加,達到422ppm,比1958年開始收集數據時增加33%。根據估計,未來5年內有超過60%的機率達到巴黎協議所設定的1.5度上限。

原文網址:https://news.mingpao.com/pns/%e7%b6%93%e6%bf%9f/article/20230523/s00004/1684773768925

構建綠色金融中心 香港esg專才培育工作刻不容緩

2023/04/12

香港擁有穩健的法制及具深度的金融市場,有構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的潛力。然而,隨着港交所近年加強上市公司在環境、社會和治理(ESG)信息的披露要求,不但上市公司需要相關人才。ESG匯報亦成為審計行業的必備技能,本港有需要制定完備的人才政策,助力本港綠色經濟的長遠發展。

提升ESG認知 叠加利益誘因 香港進入綠色金融快車道

2023/04/04

香港作為亞太區的國際金融中心,近年積極拓展綠色金融,希望以此作為支援綠色經濟的後盾,而且經過三年疫情肆虐,香港也可以借助綠色金融,帶動本土經濟盡快復常。不過,要建立可持續的綠色金融,除了政府提供財務資助及税務寬免外,也可以從政策規劃、認知教育及相關人才培訓等多方面努力。

葉仕偉博士:綠色樞紐推動 港企爭聘ESG專業人士

2023/03/29

香港正在競相填補數千個可持續發展職位,由於人才短缺,對香港轉變為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構成挑戰。儘管工資高且空缺職位激增,許多公司仍在努力增加他們相關的員工,確保滿足環境、社會和治理(ESG)的標準。現時,約有2600家香港上市公司,被要求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,然後根據調查結果採取行動,引發了香港對ESG人才爭聘競賽。

建築物耗電加劇碳排放 構建宜居空間由綠色建築做起

2023/03/28

香港向有「石屎森林」城市的稱號,當暑氣縈繞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,人們要開足冷氣與酷熱天氣作困獸鬥,造成更多能源虛耗。香港建築物的耗電量是碳排放主要來源,基於環保考慮,近年港府積極推廣綠色建築,希望讓使用者有更舒適的居住及辦公空間,既可提升工作效率,又保持身心健康。

Press Button back to here

Subscribe to get updates • Don’t miss out!

Thanks for subscribing!

©2025 by Institute of ESG & Benchmark Limited

bottom of page